教育部:重点整治幼儿园、培训机构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问题
在教育部6月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介绍,教育部将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“幼儿园、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”的规定,继续开展幼儿园“小学化”专项治理,推动幼儿园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,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;重点整治社会培训机构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问题。
新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正式实施
6月1日起,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。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、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社会保护、网络保护、政府保护、司法保护、法律责任和附则,共九章132条。
此次修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,如明确国家监护制度,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、用工查询和禁止制度等。同时,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,不满16周岁不得开通网络直播;平台应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消费、打赏;未经允许手机不能带入课堂;校园欺凌学校不得隐瞒;未成年人住酒店加强登记管理;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岗位,有相关犯罪记录者禁用;学校不能占用假期集体补课;不准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。(环球网)
国家卫健委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答记者问
Q: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,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关系千家万户。当前,我国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,主要基于哪些考虑?
A:党的十八大以来,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,党中央、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、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,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,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,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,统筹解决人口问题,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。
Q:近年来,我国对生育政策作出了几次调整,产生了怎样的效果?
A:党的十八大以来,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、全面两孩政策的重大决策,取得明显成效。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,目前0-14岁少儿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6.6%提高到2020年的17.95%。近年来,由于政策调整原因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。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%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50%左右。